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北京今年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北京今年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时间:2025-05-11 15:02:59 来源:悦阅云坊 作者:知识 阅读:210次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为更好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北京支持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今年经营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体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在2023年开展为期一年的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增信、信用修复提质,北京全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今年经营据了解,主体今年以来,开展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信用修复对18.1万户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北京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畅通线上线下修复双渠道,今年经营对于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查询的主体,无须提交证明材料,开展简化信用修复材料。信用修复全面压缩信用修复时限。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探索推进“在线申请+数据核查”的修复方式,实现信用修复“网上办、零见面”,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2023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了信用修复,其中,通过线上途径为经营主体节约“跑腿”时间3100小时。同时,开展多平台行政处罚信息联动修复机制,建立“多口受理、协同处理、一次办成”机制,经营主体可实现“一次申请,同步撤下”,今年以来,已通过数据共享互认为10112家企业修复了行政处罚公示信息。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在年报公示、信用惩戒、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环节,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

设置信用惩戒“缓冲期”,对于首次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的经营主体,符合条件的不予执行有关信用惩戒措施或实施相关行政处罚,对因受灾情影响暂时失联的经营主体,可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对18.1万户经营主体暂缓实施信用惩戒措施,10285户经营主体在缓冲期内主动进行了报送,避免信用受损。

实施公示信息抽查容错,对公示信息抽查中发现经营主体一般状态信息有误,或重要信息存在非主观故意明显错误的,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允许修改,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即时信息自我纠错,今年已有693户次主体主动自我纠错。

责任编辑:赵英男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假期管教“熊孩子”,父母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 杂粮饭的预测与真实血糖指数差异性分析(一)
  • “明年再来参展!”水产种业博览会举办颁奖仪式,66家企业获奖!
  • “善美韶农”亮相第二十一届农交会!21家企业精美农产品受热捧
  • 宁波高速部分路段持续大流量,这些景区停车场已饱和
  • 保鲜剂结合低压静电场处理对红梅杏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二)
  • 硫酸新霉素标准品:药品检测与质量控制首选
  • 异丙醇中盐酸溶液标准物质:稳定可靠,校准首选
推荐内容
  • 今日辟谣(2025年5月9日)
  • 鱼米肉菜果俱全,“中山香农”品牌产品鲜达农交会
  • 张启发院士广东论“稻”:全谷黑米,引领健康新“食”尚
  • 大豆多糖固体碱催化剂脱酯效果影响因素(一)
  • 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普涨原委:争抢科技金融人才
  • 兴农评丨菜市场的“代炒”服务,可能没想象中那么香